今年一季度,鋼鐵行業進入最艱難時期,但比鋼企更為困難的要數下游鋼貿商。“2008年都沒這么難過,現在甚至比金融危機那會兒還困難,等行情好轉等得花兒都謝了,銀行對鋼貿業的信貸也卡得比較緊”,一家鋼貿企業負責人表示,“轉型或者轉行似乎已經成為鋼貿企業僅有的兩條出路。”
隨著鋼鐵行業步入極寒期,銀行已經意識到向鋼貿企業貸款存在很大風險。此前,有消息稱,銀監會曾向銀行發出警示,稱一些中國鋼材貿易公司從銀行借入過多資金,隨后用這些資金在樓市和股市投機。所以,銀行向這些企業放貸時必須進一步提高警惕。同時,銀監會還表示,即使不存在不當借款,鋼鐵行業自身也正遭遇信用危機。
而受經濟大環境、行業自身經營模式以及銀行驟然收貸等因素影響,鋼貿行業面臨資金鏈斷裂、崩盤的重大危機,資不抵債、破產、起訴、跑路等危機下的“后遺癥”在鋼貿商中不斷爆發。 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組數據就顯示,鋼貿危機爆發以來,該法院受理的涉鋼貿案及其標的額逐年遞增。數據顯示,該院受理的涉鋼貿案2012年5件,標的額2000萬元;2013年100件,標的額10.7億元;2014年前4個月113件,標的額11余億元。 自我救贖 鋼貿商洗牌已成大勢所趨。如何運作才能熬過行業寒冬,是鋼貿企業必須要面對的一個課題。 業內人士認為,整個鋼貿行業的風險早在2010年就已出現了苗頭。當時不少專家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出要注意鋼貿風險管控,但“投資熱情淹沒了人們對鋼貿業風險的擔憂”。 在自省后,鋼貿商們也在想對策自救。鋼貿商現在已經開始抱團取暖,鋼貿商會也發布公開信,希望銀行基本保持原有貸款規模。同時,一些鋼貿龍頭發力多元化經營,投資包括超市、餐飲等其他行業。 另外,觸網也被認為是鋼貿商的一條出路。“現在,有些鋼貿商做房地產不做鋼貿,這不叫轉型,叫轉行。鋼貿商未來要想真正發展,必須實現自身的轉型,轉型為流通商,承擔起鋼材產品的流通全過程管理。此外,如果有實力,鋼貿商還可以嘗試開發利用網上交易平臺推進集成運作,形成虛擬與實體"無縫對接"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,這是鋼鐵現貨市場未來發展的重要路徑。”一位業內分析師指出。 |